去年冬天到今年春末,韩国政坛像一锅煮沸的部队锅,咕嘟咕嘟冒着荒诞的泡。尹锡悦总统因“戒严风波”被弹劾停职后,韩德洙、崔相穆、崔相穆(对,您没看错,这位老哥二度返场)三位代总统如走马灯般轮番登场。140天里,青瓦台的椅子还没捂热就换人,连前台保安都调侃:“现在给总统泡咖啡都得按小时计费。”最绝的是第三位代总统崔相穆,刚坐上宝座就被检方以“涉嫌滥用职权”请去喝茶,创下“全球最短命代总统”纪录,活脱脱现实版《官能现形记》。
。”可韩国政客们呢?他们把国家当成了T台,把宪法当成了道具,走秀似的轮番上演“总统体验卡”。可他们踩过的不是红毯,是老百姓的饭碗啊!
您瞧,首尔明洞的鱼饼摊阿祖玛(大妈)算过一笔账:韩德洙当家时,面粉涨了15%,她每天得少穿两串鱼饼;崔相穆上台后,煤气费飙升20%,她不得不把汤锅换成更小的;等到第三位代总统“闪亮登场”,大妈苦笑着把价目表又涂改一遍——这哪是总统轮替,分明是民生过山车!
更魔幻的是,国会那帮人把《1984》演成了连续剧。今天你举着“民主”大旗查我账,明天我扛着“正义”牌子弹劾你,后天再找个“听话的”当傀儡。宪法法院的法官们怕是连判决书都写不过来,毕竟总统换得比韩剧更新还快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《请回答1988》,那时候双门洞邻里互助多温暖,哪像现在政坛,邻座议员都能为抢话筒打起来。
制度漏洞如何让政客“合法”作妖?
说到底,这场闹剧是制度设计开了天窗。代总统制度本该是应对危机的“急救箱”,如今却成了权力游戏的“旋转门”。就像我家楼下那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,货架永远在补货,可顾客想要的稳定物价,始终是缺货状态。
更可怕的是,政客们把“民主”二字玩成了俄罗斯轮盘赌。他们对着镜头高喊“为国民服务”,转头却把民生预算当成谈判筹码。这让我想起釜山港口的集装箱,每个都贴着“紧急物资”的标签,可里面装的不是药品,而是政客们的权力欲望。
在政客们的权力游戏中,普通人的生存成了最廉价的牺牲品。40岁的首尔出租车司机金师傅,手机里存着三张油价截图:2023年12月每升1700韩元,2024年1月1900韩元,现在2100韩元。他苦笑着指指计价器:“您看这跳动的数字,像不像总统宝座的更迭速度?”
28岁的程序员朴小姐,在江南区租着月租80万的隔断间。她给我看过一张房价走势图,线条陡峭得像过山车:“我爸妈那代人,努力工作就能买房;我们现在?努力工作只是为了不被房东赶出去。”当政客们在国会吵得面红耳赤时,首尔街头那些24小时亮着的便利店灯光,才是这个国家最真实的“民主写照”。
韩国这场政治闹剧,像一记响亮的耳光,扇醒了所有沉迷于“民主神话”的人。当政客们把国家当玩具,当制度沦为权力斗争的工具,最终买单的永远是普通人。
我们不禁要问:韩国的民主,真的病了吗?那些在镜头前表演“民主卫士”的政客们,敢不敢低下头,看看首尔地铁里通勤族疲惫的脸?听听釜山码头工人的叹息?摸摸大邱农村老人皴裂的手?
民主不是口号,不是表演,更不是政客们的权力游戏。它应该像空气一样,看不见摸不着,却能让每个人自由呼吸。韩国政坛的乱象,该画上句号了。否则,下一个被牺牲的,或许就是整个国家的未来。
最后想问一句:如果政客们继续这么“玩”,韩国的明天,真的还能交到普通人手里吗?评论区见,咱们边吃炸鸡边聊聊——这民主的“辣酱”,到底该蘸什么吃?
